少年如玉 第六十五回 三悬传胜-《诛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言放出,云雨尽消,村人感念,为龙母造一小祠,但逢清明,祭拜者接踵而至,祈告风调雨顺,而每每有人行至祠前,天公大作,云雨聚集而来,人云此乃真龙一抒心悲,又云乃是祈愿之回响,不一而足,但这个故事流传开来。

    再回较女子怀龙之因,有人道是饮了二十里开外三悬潭中泉水的原因,这个猜测,虽然没有确凿证据,但三悬潭居于崇山峻岭间,潭水极深,便是遭遇大旱江河断流之时,该处仍绿水盈盈,一直以来都被人视为龙居之所,千百年来都为人称道。

    【据史载,清嘉庆初年,嵊县大旱,县令沈谦率众至天兴潭祈雨,归途中经至两头门(地名),天上风云聚集,突降大雨,沈县令大喜,吟诗感其恩,诗云:“龙游化甘霖,与世为年丰。”由此,“两头门”改名为“甘霖”。】

    听乡人绘声绘色的讲完这个故事,却不知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览胜去处,当下问明路径,携手欣然同往,沿途而行,枫竹夹道,溪流急湍,浓荫蔽日。

    二人见风光正好,顽童心起,比试脚力,不出半个时辰,已闻瀑布的隆隆声,只是虽已闻声,在茂林修竹间,却也难寻其踪迹,不知翻越了几个山头,只觉山重水复。

    一般说到“潭”,均是指水极其深,而潭水所在,往往风景极优,如诗圣杜甫《狂夫》,诗曰:万里桥西一草堂,百花潭水即沧浪。三悬潭,又称天兴潭,明末镏绩有《三悬潭》诗咏之:

    欲识三潭险,相将踏磴台。

    青天咫尺近,丹壁万寻开。

    沫喷千秋雪,晴喧五月雷。

    寻幽不到此,空负剡中来。

    又有王三台一首五律《三悬潭》对比上诗:

    三潭悬绝险,丹壁耸危台。

    古洞龙常卧,深山云不开。

    凌空奔白浪,堕峡吼狂雷。

    片石浮千顷,飞身照胆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