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9章 初战告捷-《红楼大名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要在这么大范围内剿匪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。
    然而正因为不容易,所以才能证明巡捕营的真正价值。
    要是太过容易,谁都能轻而易举将那些匪徒给剿灭了,又何谈政绩和军功?
    北直隶一带响马盛行,地方官无可奈何,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。
    这些响马盗贼集团,由所谓的绿林好汉组成马队。
    经常在道路上劫掠过往客商,然后四处逃窜。
    真正的“响马”是有马的。
    而且在劫掠之前,先会放响箭为号,所以称为“响马”。
    后来渐渐的,民间就将所有的强盗土匪都统称为响马。
    官府最多也只能压制这些势力,而无力彻底根除。
    毕竟古代官府的统治能力实在是有限。
    在有些自然环境恶劣,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出现“家族式土匪”,甚至全村为土匪的情况。
    有的时候这种团伙历史竟然达到数百年。
    翻一翻有些地方(尤其是山区,黄泛区,或者边塞)的地方志,这种事情层出不穷。
    这次剿匪,将由巡捕营担任主力,锦衣卫从旁协助,提供情报,北直隶巡抚衙门全力配合。
    另外户部、督察院、刑部、兵部、工部,也会相继参与进来,瓜分功劳。
    可见,贾芸能看得到在南直隶境内剿匪是大功,别人也不傻。
    由巡捕营顶在前面儿拼命流血,他们在后边儿做些后勤什么的,唾手可得的功劳,干嘛不要?
    当然了,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。
    户部将提供粮草,督察院负责监军,制约太监监军,刑部负责量刑。
    兵部本来就管着巡捕营,同时还将授斧钺、下文符、提供军械、地图、车马、统计和核查战功等。
    至于工部,只会在最后过来接收那些犯罪较轻的匪徒,将他们拉去服徭役,劳动改造。
    而犯罪严重的除了砍头,其他的都会发往九边修长城,反正没有好下场。
    很快,原本沸腾的军营突然安静下来。
    百户以上军官,由各卫所指挥使带队,来到军帐中。
    这次剿匪行动,在三个月前,就开始准备了。
    北直隶境内大致有多少土匪,那些土匪的行踪,早就被锦衣卫摸得一清二楚。
    同时,贾芸也老早派了斥候前去核查,情报准确,没有纰漏。
    所以贾芸也不啰嗦,直接下达命令。
    将巡捕营五个卫所,共二十五个千户所,分别派往北直隶各州府。
    北直隶九府二州,每个州府,至少会有一到两个千户所前去剿匪。
    匪患最严重的河涧府、大名府、真定府、保定府,将会前往三个千户所兵力。
    而贾芸自己则会带队前往河涧府。
    那里靠近山东,响马最多,匪患最重。
    山东地区是产粮大省,且民风彪悍重义。
    虽然境内有很多平原,却也有泰山山脉、胶东丘陵等复杂地形,所以十分便于隐藏。
    加之山东频繁遭受水灾(主要是黄河造成的),经常搞得民不聊生,出现大量流民。
    同时,马政苛刻恶劣,百姓活不下去,于是就干脆反了,占山为王,当起了响马。
    河涧府挨着山东,同被响马光顾了。
    尤其是以刘六、刘七二人为首的一伙响马实力最强。
    他们聚流民、响马、屯军数万人,屡败官军,居所高楼林立还有地道堡垒,并跟朝中的官员暗中勾结,黑白通吃。
    这些原本善良的百姓,成了响马后,心中的恶念被释放出来,打家劫舍,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。
    犯案前还常以“官兵奈我何!”挑衅官兵,表明自己是“天不怕地不怕”的好汉。
    所以,贾芸在最初得到情报后,就将目光投向了河涧府的这些响马。
    至于山东境内的,那就不关他的事儿了,他也无权跨地域前去剿匪。
    贾芸简明扼要的布置了作战任务后,两万多人的巡捕营,就立即拔营,往四方进发了。
    三天后。
    拂晓时分,霸州城郊。
    一片树林中,柳湘莲指着前方不过多处的一座庄园,跟贾芸说:
    “大人,那就是刘六、刘七在霸州置办的田庄,里面有精壮两千,庄子里还有三万多百姓!”
    贾芸轻轻点头,淡淡说道:“不管有多少人,也不管是什么人,只要拿着兵器反抗的,格杀勿论。”
    “记住了,一旦行动,就要速战速决,不能给这些匪徒丝毫喘息之机。”
    柳湘莲领命之后,下去布置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