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许仁志召见-《红楼大名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第113章  许仁志召见
    半夜的一场阵雨,使清早的空气清新怡人。
    天空湛蓝,又是一个艳阳天,鸟儿在树枝上用婉转动听的美妙歌喉鸣叫轻舞。
    晨风拂动,让人神清气爽,精神抖擞!
    房间内,薛宝钗正体贴的为贾芸整理举人冠袍,  目光温柔,含情脉脉。
    贾芸看着被自己滋润过后的薛宝钗,身上的稚气清新夹杂着成熟妩媚,越加美丽动人了。
    于是他忍不住狠狠的抱着薛宝钗啃了几口。
    “别闹,等下你还要去参加鹿鸣宴呢!”薛宝钗微微低头,脸蛋儿绯红,一脸娇羞道。
    旁边看着的袭人、媚人、莺儿等女纷纷掩嘴儿偷笑。
    贾芸笑呵呵道:“不急,鹿鸣宴要中午才开席,去太早了,  反而呆着无聊。”
    薛宝钗翻了个白眼,风情万种,抿着嘴道:“喝酒可以,别去坊厮混,那地儿的姑娘不干净,你若嘴馋,家里姑娘任你取用,不够奴家再给你买些来!”
    “你可真是我的好妻子!”贾芸大赞道。
    “听进去没有?就算你要陪着同窗同门去坊喝酒,也不能沾染那儿的姑娘,  奴家想想都恶心。”薛宝钗抬起粉拳轻轻锤了一下贾芸的胸膛,再次强调。
    贾芸点头道:“好吧,那地儿的姑娘我能不沾就不沾!”
    艳阳高照,  贾芸坐着马车前往顺天府衙门。
    乡试发榜次日后,各省均设宴款待考官及新科举人,  称为鹿鸣宴。
    鹿鸣宴得名于皇帝宴请科举学子以“鹿”为主脯的宫廷御膳,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。
    鹿一直来被崇为仙兽,意象为难得之才。
    皇帝贵为天子,“鸣”意为天赐。
    故皇帝为东,  才子为客的这一御膳被名为“鹿鸣宴”,意指天子觅才、重才之宴。
    又一说为,鹿与“禄”谐音,古人常以鹿来象征“禄”的含义,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,而新科入举乃是入“禄”之始。
    但由于人们自谦含蓄,并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,因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出入,于是取了“鹿鸣”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。
    鹿鸣宴的设宴地点,顺天府设于府衙,其他各省设宴于布政司衙门。
    届时,正副主考官、学政、提调、监试、同考及执事各官均与宴。
    主考官着朝服,会同各官先行谢恩礼,然后依次入宴。
    新科举人鼓乐导入,谒见主考等官后入座。
    开宴后,即歌《鹿鸣》之章,作魁星舞。
    鹿鸣宴热烈隆重,不少百姓士子集中在衙门前,待宴散之后纷纷抢宴。
    因为在人们看来,参加鹿鸣宴是莫大的荣耀,  能分一杯羹就代表着自己或家人来年也可高中举人,是一种吉祥的象征。
    这种抢宴行为往往引发事端,朝廷也曾规定不许围观者抢宴,然而抢宴之风相沿成习,禁亦不止。
    顺天府府衙,大门敞开。
    贾芸到达府衙后,就被候着的吏员迎接,直入殿堂。
    殿堂已经聚集了三四十个新科举人。
    乡试录取名额是由朝廷统一规定的。
    南北直隶因下辖地域宽广,每次乡试录取的举人数量也是最多的。
    近些年来,基本都维持在一百人。
    江西次之,为六十五名。
    其他各省以五人的差额递减,云南录取得最少,只有二十人。
    贾芸年龄最幼,刚进殿堂,众人都笑着走上前跟他打招呼。
    贾芸以十七岁之龄考中举人,名声大噪,昨日在京城引起很大的轰动,今后声名远扬士林也是肯定的。
    众人羡慕的同时,也都把他当成了小弟弟,倒是照顾有佳。
    不一会儿,今年所有的新科举子就都到了。
    贾芸仔细看了看,发现除了他外,这里年龄最小的都接近而立之年了,年龄最大的年近甲,白发苍苍的样子,让人看了后心里不由一寒。
    当然了,还有岁数更大的。
    不过那些不是今年考中的举人,而是中举刚好满一甲子的老举人。
    不拘其官职身份,都可以来参加鹿鸣宴。
    年份不能多,也不能少,六十年一个轮回,有着新老交替,循环不息的意思。
    吉时到后,经过一系列仪式,众人在一阵鼓乐声中来到宴会厅入座。
    宴会由顺天府府尹姜焕主持,他亦是今年乡试的监试官之一。
    宴开时众人依着古礼分桌而座,两三人共一张小案,解元独踞一张,坐在考官们下首,经魁两人一案,剩下的就三人一案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