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种小吃,叫做“鼎边趖”,又叫“鼎边糊”或“锅边糊”。 先将早就熬好的高汤煮开,待到七成火候时,沿着锅内侧抹挲一圈大米磨成的米浆,锅边就会形成一层白花花的米浆糊。 这些米浆糊,经过水汽升腾,再刮落到汤里,就经过了烤、蒸、煮三道工序,成了美味可口的“趖”了。 陶乐咬了一口“趖”,立时便眉开眼笑。它的味道香滑细嫩,弹性十足,很合她的口味。 更令她惊艳的,是碗中的浓汤。 这并不是一碗普普通通的汤,里面添加了鲜牡蛎、香菇丝、丁香鱼干、鸡肝、鱿鱼丝、笋丝、金针菇、油葱、虾米等十余种食材,趁热喝上一口,鲜甜得难以形容。 汤还有点烫,但陶乐却顾不了这么多,一连喝了大半碗,又吃掉了好几块白白嫩嫩的“趖”,这才住了口。 下黄泉一直在旁边细细看着她,见她吃得香甜,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慢条斯理地享用了起来。 他的脊背挺得笔直,吃东西的动作不慢,却带着一股子矜贵的味道,一举一动都从容有度,说不出地赏心悦目。 不知为何,眼前的一幕,总让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 “好吃。”陶乐抛开了莫名的情绪,真心实意地道:“这家店真不错,东西也合我的口味。” “你喜欢就好。”下黄泉放下了汤匙,眼里满是笑意:“稍后的那几种小吃,你应该也会喜欢。” 说话之间,老板便端着一个大大的托盘上来了。 “红烧鳗来喽!”他放下了一个大大的深盘,外加一碟乌醋,一碟香油。 盘中是红通通的鳗鱼块,配菜是香菇与白菜,汤汁勾了薄芡,热气腾腾,香气扑鼻。 下黄泉取过了洁净的筷子,为陶乐夹了一块鳗鱼,,浇上了半匙乌醋,一滴香油。 “这家的鳗,选的都是二斤以上的灰海鳗,肉质细腻肥美。” “虽然名为红烧鳗,却不同于我们惯用的,以酱油、糖和酒红烧的那种。”下黄泉认真地解释道:“老板是用红曲腌渍,沾上生粉油炸后,再与配菜同煮。” 陶乐一边听,一边夹起了鱼,细细地咬了一口,眼睛忽然就亮了起来。 太好吃了!鳗鱼腌渍入味,炸后再炖煮,入口层次极丰富,将鳗鱼的丰腴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吃尽了一整块鱼肉,下黄泉又盛了一小碗菜羹递了过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