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相比白天,晚上门诊关闭之后,才是急诊发挥最大效能的时候。 今天是个不太平的日子。急诊科总值班文秀池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,但却和之前一样,对此根本无能为力。 从下午三点开始,各种各样的情况就层出不穷: 先是120拉着淋巴癌晚期的老年患者到院,一路急奔送到抢救室的时候已经没了心跳和脉搏。 插管,接上各种监控仪、推肾上腺素,心肺复苏,接呼吸机全是无用功。 患者家属的哭声响起,就像是一根冰冷无情的手指,推倒了后面成片的多米诺骨牌: 车祸造成颅脑外伤的年轻男子,还没推进手术室就停止了呼吸,肇事司机脸色惨白地跪在对方父母的脚下,但却于事无补; 主动脉夹层大出血的中年女子,在单位加班晕倒后被紧急送了过来,可惜为时已晚; 突发性脑干出血的男子抢救无效死亡,儿子惊恐地抬头,问出的第一句话却是——这病会不会遗传 文秀池按揉了一下自己的太阳穴,将这些纷乱嘈杂都清除出去,打点起精神,向分诊台走去。 她刚刚接到了通知,有患者和护士吵了起来,需要她去救火——这也是总值班的职责之一。 分诊台时刻都守着大量的患者和家属,极有经验的护士会根据病情轻重,逐一进行评估分级,以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——但现在这秩序却被打乱了。 几个家属气势汹汹地围着护士小黄,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模样: “你到底懂不懂,不懂就叫大夫来——我爸这么大年纪了,为什么还让他在这干等?” “刚才后面那个人,明明不怎么严重,结果却先进去看诊——凭什么,他是你家亲戚朋友吗?” “把你们管事的叫出来!大家都在这排队,凭什么不按顺序来?别的事夹塞也就罢了,这救命的事,也能插挡儿吗?” 他们七嘴八舌,你一言我一语,根本不给小黄插嘴的机会。 另外两个分诊护士要顾着其他患者,几次出声解围都不被理会,只好呼叫了文秀池。 文秀迟先去看了一旁坐在轮椅上的男子。他大约六十多岁,紧皱着眉头,左脚脚踝肿得老高。 分诊系统整合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,评级是四级,也就是不紧急。 为什么要分级,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和医疗资源条件中,实现医疗效果的最大化。 第(1/3)页